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5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疑难病,症状反复,缠绵难愈,治疗棘手。中医药治疗“反酸”“吞酸”证历久源远,充分挖掘古籍,深研病机,提炼治法,发挥中医药特色,对治疗本病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NO-cGMP)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抑郁症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用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刺激结合孤养的方法制造抑郁模型。造模同时针刺治疗电针组动物,选取"百会""印堂"穴,电针20min,每日1次,连续针刺21d。治疗结束后取大鼠海马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细胞性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GMP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的nNOS免疫反应阳性颗粒数目减少,电针组nNOS免疫反应阳性颗粒数目较模型组增多。各组测得的nNOS灰度值,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电针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中cGMP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大鼠海马中cGMP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百会""印堂"穴能够提高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区nNOS的表达水平,同时提高海马中cGMP的含量,维持NO-cGMP信号转导通路的信息传递功能,从而起到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针灸推拿学科的发展与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灸推拿学科是我国传统中医学中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特色突出表出在理论体系相对独立、完整,治疗手段特色鲜明,临床运用极为广泛,并且在建国以后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尤其是在中医药国际传播中,针灸学已经成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排头兵。随着人民健康理念的转变,针灸推拿疗法在预防、保健领域里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有着极大地社会需求。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针灸推拿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作用,应该将针灸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颈肌慢性损伤模型肌电活动、颈后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4只Wistar大鼠选取7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复制颈肌慢性损伤模型备用。(经超声诊断仪检测,6只大鼠模型复制不成功,剔除。)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美洛昔康组,每组7只。电针组针刺双侧“风池穴”,1次/d,25 min/次,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 d,共2个疗程。使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大鼠颈后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电生理记录大鼠颈后肌肌电变化,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胱天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超声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后肌纤维排列较整齐,肌厚度增粗。肌电生理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肌电波幅及频率明显发生了衰减,电针后肌电波幅和频率明显高于模型组。TUNEL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cl-2的阳性细胞数少于空白组,Bax、Caspase-3、Caspase-9的阳性细胞数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中的Bcl-2的阳性细胞数增多,Bax、Caspase-3、Caspase-9的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电针干预可修复颈肌慢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慢性颈肌损伤大鼠颈肌肌电振幅及抑制细胞凋亡相关,其途径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通路的活性而实现。  相似文献   
5.
通过50多年的经络研究和临床实践,笔者认识到中医作为诠释人体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医学,应该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经络是机体能量信息以电磁振荡形式在体内沟通和连动所形成的闭合环路体系,具有许多量子特征,不能用固定的组织结构硬套。经络感传研究发现,经络循行线具有漂移现象,这正是经络动态运行规律的体现。通过动态的信息触发和生物共振,经络系统自组织地发挥着整体调整作用。遵循经络的量子特征和规律,不仅创新了经络疗法,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经络在量子信息医学中的科学定位为中医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针刺膻中穴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作用,为确定腧穴主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76例乳汁不足的产妇随机分为针刺组与中药组,连续治疗3天,观察乳房充盈程度、泌乳量、泌乳素及新生儿体重、人工喂养次数和容量、婴儿小便次数、哭闹时间长短等指标,对照比较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与中药组均能有效改善缺乳状态,乳房充盈程度、泌乳量及新生儿体重、人工喂养次数和容量、婴儿小便次数等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治疗前后泌乳素无差异,中药组治疗前后泌乳素有差异。结论针刺膻中穴能有效促进乳汁的分泌。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合谷穴对子宫收缩乏力的治疗作用与应用价值。方法:3个中心共276例产妇入组,所有病例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药物组采用静脉滴注催产素治疗,针药组在药物组治疗基础上加电针合谷。观察电针合谷对子宫收缩乏力的影响,以及对宫缩持续时间和间歇时间的影响。结果:针药组对子宫收缩乏力的总有效率为97·1%,而药物组为70·3%,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药物组相比,针药组在治疗后0·5、1、1·5、2小时,对宫缩持续时间和间歇时间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由于产力异常而导致的难产可采用电针合谷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刺膻中穴治疗产后缺乳: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针刺膻中穴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作用,为腧穴主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课题采用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海淀妇幼保健院3个临床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76例乳汁不足的产妇随机分为针刺组与中药组。针刺组针刺膻中穴;中药组采用传统中药通乳汤治疗。观察乳房充盈程度、泌乳量、泌乳素及新生儿体重、人工喂养次数、人工喂养容量、婴儿小便次数、哭闹时间长短等指标,对照比较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与中药组均能有效改善缺乳状态,乳房充盈程度、泌乳量及新生儿体重、人工喂养次数、人工喂养容量、婴儿小便次数等指标,2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针刺组治疗前后泌乳素无改变。结论:针刺膻中穴能有效促进乳汁的分泌,效果与传统中药相当。  相似文献   
9.
针刺少泽治疗产后乳汁分泌不足: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少泽穴治疗乳汁分泌不足的作用。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临床试验,将27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38例)和对照组(138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少泽穴,对照组采用电针商阳穴,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两组疗效及中医症候积分、乳房充盈程度、泌乳量、催乳素(PRL)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7·8%,对照组为24·3%,两组相比,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症候积分、乳房充盈程度、提高泌乳量、升高产妇PRL水平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少泽穴治疗乳汁分泌不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近10年来针灸学术的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10年来针灸学术发展的梳理,实事求是地、客观地反映针灸学科在针灸基础、临床、器材、教学和标准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展示针灸学术发展的科技进步成果和亮点,分析针灸学术发展进程中的瓶颈与困难.结果表明,目前针灸研究主要存在针灸理论研究规模小、投入少,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脱节,经穴-脏腑相关性有待系统深入研究,穴位主治作用的临床研究设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今后应遵循中医药传统理论和整体思维方法等固有规律,探索和发现针灸学术发展的新规律,以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需要,全面推进针灸学术事业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